进入夏季,蚊子多起来,灭蚊产品开始热销。有媒体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有不少“儿童蚊香”,号称“天然草本”“无烟无香”“无毒无味”,很受家长们青睐。但专家提醒,目前我国并没有专门针对“儿童蚊香”制定相关标准,所谓“儿童专用蚊香”只是商家自封的名号,是一种营销噱头。
其实,只要看一下蚊香产品包装上的标签就会发现,“儿童蚊香”和普通蚊香的有效成分基本没什么区别,都是炔丙菊酯、氯氟醚菊酯、四氟甲醚菊酯等。菊酯是一种能够有效杀死蚊虫的农药,可用于麻醉或毒死蚊子。蚊香是否安全,关键要看菊酯等有效成分含量,菊酯含量越高驱蚊灭蚊能力越强,相应地毒性也越大。无论哪种产品形式(蚊香盘、蚊香片、蚊香液等),其作用原理都是通过其中含有的驱蚊药物来驱赶蚊子或熏死蚊子,不可能完全无毒。
贴着“儿童”标签的蚊香跟普通蚊香更显著的不同是售价——前者都比后者贵很多。比如,某电商平台一款含有炔丙菊酯成分、内装36片的普通蚊香片售价不足15元,而一款同样用量的“儿童蚊香”片售价超过30元。这种情况在其他平台也普遍存在。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之所以存在这样的价差,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儿童蚊香”生产厂商抓住家长们爱孩子的心理,给有效成分相同或相似的普通蚊香贴上“儿童专用”标签,误导家长购买。
事实上,不只“儿童蚊香”,市场上还有很多贴着“儿童”标签的产品在玩这种套路。在电商平台搜索“儿童”关键词会发现,从食品到日常用品,“儿童专用”产品可以说应有尽有。人们注意到,近些年,市场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儿童用品市场的监管,打“儿童”牌忽悠消费者的现象有所收敛,但并未完全根绝。一些商家虽然不再在商品名称上使用“儿童”字样,但仍采用在外包装上绘上卡通图案等手段吸引儿童及家长选择。还有一些商家用“宝宝”“少年”“小朋友”等用语替换“儿童”二字,而忽悠人的套路换汤不换药。
有分析人士指出,“儿童专用”成为一些商家忽悠人的手段,与我国目前缺乏儿童商品相关标准有关。以儿童食品为例,目前我国针对儿童食品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较少,现有关于儿童食品安全标准的使用对象都在3周岁以下,对于3周岁以上的低龄儿童,还没有专门的食品安全标准,更没有明确的儿童食品概念。因此,要规范儿童用品市场,必须尽快对现行的儿童用品标准进行清理、修改和完善,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采用不同的标准,量身制定儿童用品安全标准体系。
不过,也有专家表示,部分产品领域可以分立出儿童产品品类,并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但大多数产品领域并不需要专门设立儿童产品品类,也不需要制定专门的标准规范。仍以儿童食品为例。儿童群体虽然特殊,但更多情况是不必对其特殊对待。目前我国婴幼儿食品标准规范涵盖3岁以下婴幼儿,而3岁以上儿童由于消化吸收能力增强,需要让其摄取多样化、平衡的膳食,加之市场上的食品种类足够丰富,因此多数国家都没有专门的标准。如果超过了3岁的儿童仍强调其特殊性,甚至人为设计“专用”标准,反而会产生误导。所以,与其呼吁制定专门标准,不如教会消费者如何在市场已有的食品中挑选适合儿童的食品。
由此可见,对于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乱贴“儿童”标签问题,政府相关部门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对市场上在售的针对儿童等特殊人群的产品进行梳理,对需要强调“儿童专用”的产品品类尽快划定范围,完善法规标准;二是加强市场监管,把好市场准入关,加大对虚假宣传行为的惩治力度,让那些用贴“儿童”标签忽悠人赚昧心钱的商家付出应有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