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制定出台了《推进奶业振兴的实施意见》《推进奶业振兴若干政策措施》《推进奶业振兴九条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推动内蒙古自治区奶业振兴,全区奶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奶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
11月8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推进奶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了解到,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全区奶业发展成效显著,成为全国首个生鲜乳产量突破700万吨的省份。2022年,全区奶牛存栏159.0万头、同比增长10.9%,牛奶产量733.8万吨、同比增长9.0%,规模以上乳制品产量415.2万吨、较上年增长12.6%,奶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225亿元,占全国奶业产值的35.3%。今年前三季度,全区奶牛存栏168.7万头、牛奶产量461.3万吨、乳制品产量349.8万吨,分别同比增长4.1%、6.8%和13.3%,持续领跑全国。
内蒙古现有百头以上荷斯坦奶牛规模养殖场567个,荷斯坦奶牛规模化率92%,较全国平均水平高20个百分点。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辆实现全覆盖监管,连续14年违禁物零检出;内蒙古饲草种植总面积达到1967.7万亩,其中2023年新建优质苜蓿基地74.2万亩,全区一级优质苜蓿的自给率提高到80%,较2022年提升5个百分点。
全区现有年销售500万以上乳制品企业83家,加工能力1230万吨。2023年,自治区级以上龙头企业新增8家,达到38家,加工能力1140万吨、占全区总加工能力的91%。此外,内蒙古获得SC认证的地方特色乳制品企业41家、同比增长46.42%,获得小作坊登记证的地方特色乳制品手工坊1584家、同比增长16.29%,加工能力达到16万吨。
为全力打造“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近期,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又出台了《推进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也是全区推进奶业振兴系列支持举措的升级版,是一项含金量十足的政策。
2018年以来,内蒙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给予奶业持续支持,奶业发展处在全国领先地位。但随着内蒙古奶业的快速发展,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对政策进行优化升级予以解决。自治区政府在深入研究分析当前奶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按照现有政策仍发挥作用的要保留、兄弟省区可借鉴的政策要吸纳、需要补充的政策要补足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科技引领、链式思维和高质量发展,形成了《推进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
针对《措施》新亮点,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玉生表示,一是体现链式思维。坚持补齐“草、种、养、加、销”全链条短板,创新了生鲜乳购销、加工转化等奖励机制,细化完善了金融支持政策,强化了全链条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以链式思维深入推进“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产业链建设。二是体现科技引领。进一步明确了乳创中心科研资金原则性投入方向,对高端乳制品研发、奶业全链条核心技术攻关及成果转化等进行了强化。在草种业、奶牛种业领域开展“揭榜挂帅”,鼓励在自治区内落地转化的核心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对奶业全产业链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或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主体给予支持。加强标准研制工作,鼓励乳制品生产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标准制定,引领提升行业发展水平。三是体现高质量要求。发挥补贴资金引导作用,全面聚焦促进企业提质增效、产业提档升级目标,坚持抓大不放小,兼顾中小奶企利益,突出支持乳企精深加工具体举措,加快奶酪等固态奶、羊奶和驼奶等特色奶差异化发展,推动乳产品向中高端迈进。
下一步,内蒙古将加快构建现代化奶产业体系,积极推动自治区奶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力争奶业产业链产值突破3000亿元。